淺談類風濕性關節炎 輕鬆遠離關節炎惡夢
 
【文/賴國隆(彰化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)】2009.04.17
090417-3.jpg  
  劉女士是一位經營小吃攤的中年女性,過去健康狀況一向良好,生意雖忙但從不覺得勞累。兩個月前開始出現雙手關節酸痛腫脹,即便休息也無法緩解。早上起床後關節顯得十分僵硬,須到中午才較靈活。因為關節持續疼痛,雙手經常使不上力,她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樣地工作,小吃攤生意只好停擺,甚至做家事也有困難。

  最近半個月來,劉女士膝蓋和腳踝陸續出現疼痛腫脹,下床走路備感艱辛,無法爬樓梯,須家人扶持方能行走。她經常感到疲勞,曾試過大睡一覺,但卻沒有改善。當全身關節痛的厲害時,還會伴隨輕微發燒。她曾自行購買消炎止痛藥服用,但也只能短暫地減輕疼痛而已。

  因為症狀日趨嚴重,於是被家人用輪椅推至免疫風濕科門診就醫。經過醫師詳細問診、抽血和X光檢查後,確定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。她遵從醫師的建議,規則地接受藥物治療,並加上適當的物理治療。很快地兩週後,關節腫痛的情況大幅改善,早上起床時關節不再僵硬,也不再覺得容易疲憊,她已能自行走路和做家事。兩個月後,她開始回復小吃攤的工作,經濟自主,重拾往日的快樂生活。

 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、發炎性、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疾病,侵犯手腳的關節,產生滑膜發炎、軟骨和硬骨的侵蝕,以及關節週邊組織發炎,最後導致關節破壞變形,造成殘廢。病人因無法工作而陷入經濟困境,對國家社會造成重大影響。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發炎性關節炎,盛行率約百分之一,堪稱關節炎之后。這個疾病自古即深刻地影響人類,名畫蒙那麗莎的微笑可發現她的手關節腫脹,就像類風濕性關節炎一樣。

  為何會得到類風濕性關節炎?其致病機轉的神秘面紗至今還沒有完全解開。目前許多研究指出和先天體質(遺傳基因)與後天因素(病毒感染,女性荷爾蒙)有關。此病好發於中年女性,女性發病的比例是男性的三倍。家族成員若有類風濕性關節炎,則本身得病的機會將比正常人高出五至十倍。除了關節發炎外,病人也常有口乾、眼乾、發燒、倦怠、食慾不振、體痛減輕、貧血和皮下結節等症狀。內臟器官也可能出問題,如肺臟、心臟、腎臟、頸椎和神經都可被此病所影響。八成的病人血清中會出現類風濕因子,其值愈高,則疾病預後愈差。

  現在有一種新的檢驗方式可以提早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,即抗環瓜氨酸抗體(Anti-CCP)。這種抗體甚至在病人還沒有出現關節炎症狀之前,就已存在於血液中,可以用來早期診斷是否得病。

 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以藥物為主,再輔以物理治療。目前主要的藥物包括類固醇、非類固醇消炎藥和免疫調節藥。多數醫師會倂用兩種到三種免疫調節藥來控制免疫系統,這樣的療法可使七成多的病人疾病獲得緩解,但還是有逾兩成的病人無法得到滿意的控制。

  近十年來拜醫學科技進步之賜,現在已有數種生物製劑問世,生物製劑是根據疾病機轉所研發出來的標靶治療藥物,具有強大的療效,為傳統治療失敗的病人帶來一線希望。目前臨床上已經使用「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」和「抗CD20單株抗體」兩類生物製劑來治療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。這些藥物價格昂貴,病人若符合健保相關規定並經事先申請通過者,即可獲得健保給付,大大減輕病人的負擔。

 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健保局認定的重大傷病,屬於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,須長期或終身治療。民眾一但出現關節炎症狀,應尋求免疫風濕專科醫師的協助,早期診斷,早期治療,切勿自行亂服藥而延誤病情。今日類風濕性關節炎已有許多治療的武器,只要遵照醫師指示規則服用藥物控制,搭配物理治療和生活型態的調整,相信必能輕鬆遠離關節炎的惡夢。

 

中時健康:http://health.chinatimes.com/contents.aspx?cid=5,66&id=5780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蘋果 的頭像
    蘋果

    蘋果小舖

    蘋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