類風濕性 關節炎勿錯當媽媽手延誤治療

2014年08月27日 
 
 
毛巾擰不動!(設計對白)

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期,患者常誤認是媽媽手或肌腱炎延誤治療。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常務理事、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強調,曾收治一位30歲剛生完孩子的林小姐,因疲倦、手腕關節疼痛,一開始誤以為媽媽手,認為多休息就可緩解,直到擰毛巾都吃力,手腕紅腫加劇,就醫才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。報導╱黃子倫、王璐華 攝影╱張世平 部分圖片╱資料照片

林孝義醫師表示,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種自體免疫失衡的疾病,常見於30~40歲的輕熟女發病,尤其剛生完小孩的媽媽們,特別容易誤判為媽媽手,若延誤治療可能引起關節腫痛變形,甚至是需要置換人工關節,增加後續的醫療開銷與負擔,建議一有異狀應及早就醫治療,而且可以避免提早面臨骨質疏鬆、心血管疾病等疾病。 

 

【先了解】女多男3倍

據統計,目前台灣約有6萬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,尤其女性因荷爾蒙、體質等因素影響,較男性族群更易發病,人數相比女性約為男性的3倍,初期症狀如疲勞、精神不佳、手腕關節會緊繃、腫痛,且在早起時有晨僵感等。 

雙手同症狀

林孝義醫師提到,俗稱媽媽手的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,都常有手腕疼痛,難以擰毛巾、轉瓶蓋等,但多數媽媽手患者僅發生在慣用手,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典型症狀則會出現在對稱性的關節上,如雙手手腕都發作。 

【這樣做】速就醫檢查

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包括對患處活動度、腫脹程度等理學檢查,並且要配合X光片判讀等,無法靠單一方法判斷,若已經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,應積極治療,以免導致關節腔狹窄變形,還可能提高2~3倍的心血管疾病與骨質疏鬆症風險。 

地中海飲食

建議平時飲食應均衡勿偏食,可以適度攝取含鈣、含鐵食物或地中海型飲食,有助於維持骨質強度、降低發炎反應,可以減緩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。而地中海型飲食,包含有高脂肪魚類如鯖魚、抗氧化食材,例如柑橘類蔬菜、水果等。 

口服藥治療

對中、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,除使用針劑生物製劑治療外,也可以選擇小分子口服藥,藥效可直接進入發炎細胞內,降低發炎反應。研究顯示,在使用3個月後,可有效改善關節腫痛症狀,且相較於打針治療,口服藥更容易讓患者接受,但自費每月約4萬元。 

冷敷勤復健

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急性疼痛時,除了可依醫囑用藥改善,也可用冷水打濕毛巾,輕敷疼痛的患處鎮定神經與肌膚,適度緩解疼痛,另外,平常可做些手腕的伸展運動如手背相貼維持2~3分鐘,維持關節活動度。 

【醫師說】

北榮過敏免疫 風濕科主任 林孝義
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後,建議應每3個月回診檢查用藥後的疼痛與腫脹改善情況,作為後續治療的依據。 

模特兒╱Janey、蔡妤函 

文章出處:http://goo.gl/f7i725

arrow
arrow

    蘋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